发展报告

澄澈而通透,他将佛法对世界的诠释,记录于光影之中

樊华网 · 2019-05-20  阅读量:1250

张望先生的镜头中,佛教清净的禅境在光影、云雾、水月里融合得平和而安详,空灵而自然。其作品虚实有度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空间与距离的对比感,引人以无限遐思。亦如历经无数困苦洗练后重新回归的生命,内里所蕴含的精神,让我们在面临苦难时不再迷茫失措,于心中多一份平静的淡然超脱。——导读

张望作品《寻佛》

张望作品《寻佛》

缘起

荒地佛影,晨钟暮鼓,若在这样的氛围浸润下成长,一个人的人生会被埋下怎样的种子?

故土位于“佛宗道源”——浙江天台山的张望,自出生起,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少时流连于天台宗等寺庙圣地,他对袈裟在身的僧侣、灵光满溢的佛像、朗朗不绝的诵经声感到神秘又熟悉,一直想深入其间,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

摄影师张望

摄影师张望

那时的他始料未及,这个小念头竟成为他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在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后,他曾期望用油画艺术展示佛教文化,却未能如愿以偿。即使如此,张望从不曾遗失内心深处对佛教艺术的热爱。

毕业后,他南下打拼多年,每每回乡探亲时,总要去寺院住些日子,感受佛门的清朴。这样一个低调的商人,很难想象他也曾叱咤商界,但张望却选择在事业上升阶段卖掉公司,隐居寺院,重新寻求人生的意义。

心持

不惑之年,意味着一个人的价值观渐趋稳定。张望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理念与佛教中所追求的精神不谋而合,转而开始寻索儿时与禅宗结下的缘分,这一坚持,就是十五余年。

机缘巧合,张望在选择了重拾摄影的道路时,适逢天台山佛学院需要一组资料照片,邀请他用相机记录下僧侣们的起居生活。寺院生活清苦,非寻常人能守得住内心的澄静,而张望却做到了,他与学僧一同修行,晨起诵经打坐,日落静禅晚修,以身心感受佛家的文化修养。

张望作品《凡圣》

张望作品《凡圣》

这条道路困苦重重,张望甚至面临过生死攸关的考验。在修行期间,他曾随学僧们到普陀山海峡去受戒,众人抵达码头后却被告知,由于台风,当天去普陀山的渡海轮船全部停航。受戒规定,若不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就须要等若干年后才能再次申请,犹豫再三,所有人毅然地选择了在暴雨中乘坐渔船前往。

正是这种求佛的坚定和牺牲精神,令张望为之动容,亦在接下来的十数年修行中,成为了他坚持心中道路的不灭的那抹光芒,引领他坚持着登攀至山顶,探访追随苦行僧的生活,亦不懈记录下外国高官放弃功名前往中国修行的经历。在这期间,他以佛法的独特角度,摄下无数动人心弦的镜头瞬间。

张望作品《禅静》

张望作品《禅静》

灵隐

心中有佛,镜头便有禅意,正是这种清静的坚持,让他的作品饱含独特的净雅韵致。佳作引起共鸣,他镜头下记录的佛意瞬间,在各大平台上获奖无数,与此同时,各种邀约应酬也纷至沓来。

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并非想按下快门转身离开,而是想捕捉真正的佛教文化之精神,以及还原真正的禅意生活。所以,他长期居于寺庙,像一个僧人一样去生活,也因此拒绝了无数商业性的拍摄。

正是这种心境,让拒绝过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灵隐寺对他敞开大门,而寺中修为最深、年过九十的老方丈,甚至愿意与他同食共住,允许他进一步了解高僧的修行道义。故而,他的作品中,深深表现出佛门里不为外人所知的僧侣神秘生活方式、与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

张望作品《过客》

张望作品《过客》

身归

“我以为,包括佛教摄影在内的任何艺术类摄影创作,作者不应有一辈子不变的所谓‘风格形式’,而应在创作时,根据不同地域、内容的拍摄对象所激起的完全不同的审美情感,来选择与之相应的形式表现。”

张望作品《轮回》

张望作品《轮回》

这是张望对自己作品的一个总结与评价,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止一次“为佛教僧侣对理想精神境界的孜孜追求,以及该过程中体现出的超常意志力与巨大牺牲精神所震撼”,正是这种震撼,让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归宿。

他用自己的作品和经历,让我们体味到“但行修道与善事,莫辞辛苦问前程”的真谛,日复一日,修行直到如心,也是他所教导我们的、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态度。

下面为部分张望作品欣赏:

《澄静》

《澄静》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四季》

《四季》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流年》

《流年》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心迹》

《心迹》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乐园》

《乐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岁月》

《岁月》

问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禅师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礼佛》

《礼佛》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梵音》

《梵音》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过堂》

《过堂》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佛国》

《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洗心》

《洗心》

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溅;此情此境,已分不清哪是山水哪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空门》

《空门》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幻灭》

《幻灭》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心尘》

《心尘》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觉者》

《觉者》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神游》

《神游》

(来源:樊华网

【监制:马旭心   编辑:李振伟、郑静】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山西省忻州市创正铭璐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24小时服务电话:0350-8500677
联系我们:0350-8500677
商务合作:18035020666 微信:MML0666
投稿邮箱:china.xinwen@163.com
工作机会:随时高薪欢迎商务运营精英、稿件采写和编辑高手、视频拍摄和制作精英、技术创新精英入盟发展(此信息长期有效)
常年法律顾问:马占山 赵晋龙
备案号:晋ICP备190037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