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报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一线蹲点调研】飘香的土地,红火的日子

山西日报 · 2019-05-18  阅读量:527

种着种着,地越来越不够种了。全村7000多亩地,这几年忻府区的高城村还四处租地,少有上百亩,多则上千亩。租地干啥?种辣椒。

5月11日,记者来到高城村。这个坐落在滹沱河畔的村庄号称“华北辣椒第一村”。一进村,最明显的感受是大棚多,村南村北村东村西,都是白花花的大棚。家家门上挂着锁,街头除了四五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他人都在地里忙活着。

76岁的杨银灯大娘记得,19岁那年嫁到高城来。那会儿的高城尽管地多,和别的村却没啥两样,房子是破的,家是穷的。有一年开春了,缸里的粮见了底,她望着空空的大缸忍不住一个人在屋里失声大哭起来。她说:“咱人倒是能舍得力气,吃得下苦,可没骨头长不起肉来。”

自从种上辣椒,土地变了颜色,高城村人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其实,在种辣椒之前,高城也种过麦子。就是种开辣椒之后,不少人心里还犯嘀咕,“地里不种高粱玉米,以后吃啥呀”。不过很快,人们的观念就转变过来了。解决了吃喝穿戴,种辣椒的人家都“有钱花”。没几年,3000多口人的高城村家家盖起了新房,兴旺了起来。

村委会主任罗前绪告诉记者,高城村种辣椒这20多年里,起起伏伏,有甜有苦。到了现在,仅育苗大棚就有2000多亩,规模做起来了,辐射带动周边几个乡镇辣椒种植面积超过了10万亩,但是不再会有辣椒丰收了烂在地里卖不出去的惨痛。

37岁的刘志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今年不光育了24棚辣椒苗,还在长治租下了1500亩地。敢有这么大的底气,靠的是他手中有订单。眼下正是栽种辣椒的时节,这几天都是10万株、20万株的出苗,16个棚已经卖空了。他说:“其余那几棚是原平、定襄的种植户预订下的,大家都是这样,有了订单才下手。”

大棚里,10多个妇女蹲下起苗,每500株装在一个红塑料袋里。不一会,大棚口就堆起了一排排装满辣椒苗的红塑料袋。刘志强说,一般一亩地栽5000株,今年辣椒苗价格低,一株3分钱,差不多是去年价格的一半,即便这样他一棚也能卖上1万元。

种辣椒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春天栽种还不是最费工的,雇人相对容易,一人一天能挣百十来元。到了秋天摘辣椒的时候,用工量大,常常得到远在五台县的村里雇人,手快的一天能挣二三百元。都是当天结算,发20多万元的工资是常事。

记者看到,起完辣椒苗的大棚还有不少绿油油的苗子。刘志强说,那些都是瘦弱苗,不能卖。他深有感触地说:“市场经济就是信誉经济,价格跟着行情走,有个头高头低,但是质量不能忽高忽低,质量保证不了,没有人会再跟你打交道。”

高城人正是凭着这股保质量讲信誉的劲头,辣椒从当初单一的制种辣椒,发展到现在干椒、鲜椒、色素椒3大类10多个品种,辣椒销售地也从国内的四川、河南、河北、陕西、贵州、云南、山东等地,一路卖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现在,一亩辣椒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种植大户的收入都上了百万元。

村委会主任罗前绪把高城辣椒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第二个阶段是成立合作社自产共销,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建起加工园区半成品直销。高城辣椒加工园区是去年在区、乡的支持下,整合了本村11家合作社、收购大户,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来的。12家加工厂的入驻,极大提高了高城辣椒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他感慨地说:“农业特色种植是共富产业,一旦形成主导产业,是整村整乡跟着沾光。高城村寻常人家拿个百八十万不是个事。”

这不,杨银灯大娘这几天正重新装修老屋。她乐呵呵地说:“儿子孝顺非要给我装,我说十来万元不值当,儿子说赶上好时代了,得让我舒舒展展好好活呢。”

记者点评

辣椒本是寻常物,但把小小的辣椒种成区域性的一个主导产业,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支持。可以说,高城村辣椒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看到当地政府有力的引导和坚定的支持。

而高城人依靠又不依赖政府,也是辣椒产业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市场关不好过,高城人把教训转化为经验,重视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有着强烈的质量意识,向市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一个不是传统辣椒主产区的地方闯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带富了一方百姓。(来源:山西日报)

【监制:马旭心   编辑:李振伟】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山西省忻州市创正铭璐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24小时服务电话:0350-8500677
联系我们:0350-8500677
商务合作:18035020666 微信:MML0666
投稿邮箱:china.xinwen@163.com
工作机会:随时高薪欢迎商务运营精英、稿件采写和编辑高手、视频拍摄和制作精英、技术创新精英入盟发展(此信息长期有效)
常年法律顾问:马占山 赵晋龙
备案号:晋ICP备19003744号-1